安徽请来田保姆打工种地两不误

安徽:请来“田保姆”打工种地两不误
当前,江淮大地正是一片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暖风和着泥土的味道。随着安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农机合作社的机械化水平获得显著提高,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当上了“甩手掌柜”。当“机械化”遇上了“田保姆”,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繁花似锦的“春耕画卷”。
资料图
机械化是高质量作业的保障
4月10日,安徽省黑石渡镇保超种植家庭农场正在进行水稻机插工厂化育秧,下符桥镇的贫困村庙岗集村的10余个农户,赶来观摩学习。
“水稻机插的关键是规范育秧。”农场主黄保超介绍说,“由于在去年恶劣天气情况下,机插水稻仍获丰收,今年要求机插的农户很多,我除了自己流转承包田外,机插订单还有380余亩。”他详细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几年来机插情况,并对工厂化育秧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
当场与黄保超进行了交流后,田文煜等4位种粮大户对解决这个募投项目能实现预期效益吗?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信心大增。种粮大户甘前明说:“去年前期高温后期阴雨,由于直播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差,收成不好,我们几个种粮大户都亏损了,仅我一年就亏了好几万。附近农户机插田产量确实稳定,今年我们也打算试试”。在回去的途中,田文煜就订购了育秧播种机,甘前明联系落实了锡高育秧工厂的育秧播种机,做好了育秧准备产生的紧缩量越大。
4月12日,霍山光辉家庭农场己经提前完成了900亩水田耕作。“我的水稻生产已经全部实现机械化。”农场主戴宗明说道,“现在劳力太难找,我用插秧机改装了一台拖沟机,解决了直播水稻田的开沟问题,今年还打算添置一台筑埂机,尽可能用机械替代劳力,提高效率降低用人成本。”
“我承包了附近8个村民组的水田,去年我购买了一台大型拖拉机、一台带平衡器的水田打浆机、一台直播机、一台自走式植保机械,旋耕、打浆、直播、植保作业一天都能完成100亩以上。”戴宗明介绍道,今年他参加了县里农机部门重点组织的水稻栽植和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推广会和工厂化育秧、稀泥育秧技术培训,下一步,他还要报名插秧机维护保养、机插作业和秸秆还田作业技术的培训。
谷雨时节,“一喷三防”正忙。每当此时,霍山明凤农机合作社都会开展小麦无人机植保。操作无人机的是位不足20岁的小伙,他熟练地上药、调试、作业,一块6亩的麦田不足3分钟就完成了植保。他便是合作社理事长陈来凤的弟弟陈龙,操作无人机已经5年,是霍山县最年轻的农机手,第一位无人机机手兼教练。
“高人一等”的机械化水平,使得明凤农机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据了解,近年来,合作社流转土地1500亩,全部机械化作业,其中1100亩实行稻虾综合种养,这种新型生产模式,不仅产量和效益俱佳,而且产品绿色环保品质高。该合作社荣获2017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十佳创新盈利模式称号”,受到安徽省农委表彰。
无独有偶。每到4月下旬,一架满载药液的植保无人机都会准时飞进安徽太和县肖口镇薄荷种植基地。两个半小时,500亩薄荷全部喷洒一遍。
今年,肖口镇小康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了两架低空植保无人机,凭借作业效率高、喷雾效果好和省时省力等优点,备受农民青睐。
“此次在薄荷种植基地喷施农药,只是小试身手,但非常受老百姓欢迎。”合作社理事长王康介绍,合作社准备今年再购置几架重型植保无人机,成立一支无人机植保队,为更多农户服务。
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植保无人机在颍淮大地“飞”出了广阔空间。据了解,今春阜阳市共有400多架植保无人机投入“一喷三防”工作,颍东、太和还分别引进了4架固定翼飞机和1架直升机参与统防统治。
“去年全年销售了80多架植保无人机,而今年刚过完年就已销售50多架。”安徽天鹰兄弟无人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总经理常青松告诉,2015年公司初创时,无人机销售情况并不如预想顺利。为了打开市场,公司经常组织职业飞手带着植保无人本文就谈谈国家对电子拉力机企业的限制机到处做免费喷防。经过两年多的宣传、推广,植保无人机高效、节约等优点逐渐被农民和农机合作社所认识。
内容分页:
【1】
【2】
大庆职业装定做抚州试验机
七台河试验机